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区区红粉骷髅(1 / 2)

加入书签

孙启年和三个同乡好友,一起和方大家坐船返回苏州,途中自然也少不了饮酒作乐。

方大家也和来时一样,对他们四人都是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孙启年是探花郎,就把他和其他三位好友区别对待。

至少这钱是收的同样多!

只是这收费比来时的时候,就要少了不少。

方大家对此也是明言,这一方面是看在大家也算是熟人的份上,打个友情折扣。

另外一方面嘛,上一次收的钱,大部分还是进入了她养母的口袋里,她自己到手的也不过是少许而已。

但是现在,方大家可没有什么捏着她卖身契的养母趴在她身上吸血了,这收到手的钱可都是自个的,所以相应的也降低了部分价格。

生意嘛,薄利多销嘛,顺便再拉个回头客。

即便如此,她拿到手的钱也比以往多的多。

所以方大家也说,让他们回到苏州之后可以去找她,这以后她就不在秦淮那边混了,当然也不打算从良回家什么的,而是在苏州那边一家画舫里挂单。

她打小就被父母卖给了养母,这亲生父母早就不知道那里去了。

她自己从小学的也都是秦淮河上混的那一套,你让她玩琴棋书画自然是很靠谱的,但是其他的谋生手段,很抱歉她也不会。

这虽然没有了贱籍,也没有了被人捏着的卖身契,但是考虑到以后的生活,她还是打算继续从事这个行当。

之所以离开秦淮河,纯粹是秦淮河那边竞争太大,各种花魁天天都能冒出好几个来,而且一个个因为没有了卖身契,很多都是变成了自由人。

哪怕是还在某些画舫挂单,但是也是来去自由,并且赚的比以前多了,一个个都特别积极,恨不得一天接十个是不错的,但是格物各科可就要抓瞎了,孙启年也知道,等待今年科举的时候,哪怕是县试里也要加入算术等各格物科题目了,哪怕比例不会很大,但是总归是要考不是。

自己让这个大侄子先学那么几个月,哪怕是死记硬背多少也能记住一些,到时候县试的时候,其他学子们面对一群格物科的题目抓瞎的时候,自家侄子就能从容对答了。

如此,通过县试乃至后续的院试机会大增,捞一个生员功名也就有希望了。

而孙启年并不知道,他并不是唯一有这个想法并这么去做的人,实际上在这之前,苏州地界上已经很多消息灵通的人正在这么搞了。

他们从各个渠道里或卖,或抄写各类新式学科书籍,然后用来自己学习或教导子侄辈。

就连苏州府府学里,人家授课的教授都已经正儿八经的开始讲学格物科内容了。

谷卡

甚至不少人都还把孙启年拿出来当例子:孙启年,你知道吧,那人时文做的很一般,如果不是上一次乡试的时候匆忙,很多人没来得及报考,他孙启年根本就考不上。

但是就这么一个半吊子,结果竟然在会试里考中了贡士,并且在殿试里一举考中了格物科探花,授官正七品。

这样的渣渣都能考中?

凭啥,还不是因为孙启年那人临阵磨枪,学了点格物科的皮毛,结果就撞大运的考中了,如果让他去考进士科,能考上才见鬼了。

这些话,有一些还传到了孙启年的耳中,对此孙启年不可置否。

不过是一群羡慕嫉妒恨的小人罢了,理他作甚!

——

当孙启年在家里授课教导子侄格物科的时候,金陵城里也是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并且也是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秦淮河上的画舫逐渐回归,华灯四起就是最佳的证明。

不过罗志学对于金陵城本身恢复繁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触,金陵城里所谓的繁华商业,绝大部分都是第三行业,顶多就是再加上一些小规模的手工业。

这个城市,和绝大部分古代城市一样,都是属于纯消费城市,而罗志学并不太看重这些纯消费类城市。

他更加看重的是能够生产物资,为国力提供动力的工业类城市。

要统一华夏,他需要粮食等各种物资,需要枪炮弹药。

而这些,金陵城可没办法给他提供。

相对而言,他更加看重隔壁不远的当涂的发展,而在那里,正在大兴土木,大量的厂房正在拔地而起,大量的工人正在涌入其中。

太平府当涂县,这在以前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县而已。

但是自从大楚帝国占据了此地,并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并且容易开采的马鞍山铁矿后。

当即就在此地设立了当涂矿务局,以开采当地的铁矿石。

既然有了矿务局,自然也就需要炼铁厂了,于是乎,当涂炼铁厂也就被设立了。

只不过虽然矿务局也设立了,炼铁厂也筹建了,但是因为时间比较短,同时大楚帝国的钢铁产能目前也够用,对铁料也没有太大的迫切需求,因此也不可能会和当初在大冶那样,不惜代价快速打造工厂,为了缩短工期大把钱大把钱的砸下去。

当涂这边的两个核心工厂建设工期,还是按照比较正常的节奏来的,因此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比较久。

暂时来说,这边的铁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