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七章看房看田(1 / 2)

加入书签

魏氏越想越心塞,对田老头道:“虽说采薇那丫头是人凰之命,可是一个十二岁的大闺女了,动不动就往外跑,也是落人闲话的,你还是得管一管。”

田老汉何尝不想管,只是之前他们田家把事都做绝了,采薇这丫头半点不买他的帐,他怎么管?怕越管她就越恨他们田家。

田老汉呆呆的喝了几口茶,唉声叹气道:“由她去。”

昨天临走之前,采薇特意叮嘱华氏和林元锦看房买地那天打扮得齐整些,不要让人看出他们是落魄之人,因为这样很容易让人们怀疑他们银子的来历,从而引出不必要的麻烦,而卖灵芝的事又不能叫外人知道,以免流传出去,田家知道了,又是一场风波。

因此当采薇到达破庙时,华氏和林元锦已经收拾得齐齐整整。

昨天下午采薇母女三个走了之后,他们母子二人就去估衣店购买了一件七成新的细布衣裳,华氏还把她仅有的几件银首饰戴上,虽然谈不上富贵,但是叫人一眼看去就是衣食无忧之人。

真是r人逢喜事精神爽,华氏看上去根本就不像得了风寒之人。

但是采薇还是关切的问了一句:“舅妈今儿可好了些没?”

华氏喜笑颜开道:“全好了,全好了!”

采薇带着华氏母子到金盆村,向村民们打听谁家要搬迁,卖的地在哪里。

现在农闲,就有几个热情的村妇告诉她们,是黄启富一家要卖房卖地,并把她们带到黄启富要卖的那些田地跟前。

采薇见了那些田和地,良田都是水稻田,普通田都是旱地,用来种小麦、芝麻、花生、棉花等农作务正合适。

采薇和华氏母女都不是庄稼把式,哪里认得出田地的好坏,便问那几个热心的村妇黄启富的这些田地如何?

那村妇道:“这些水稻田可全是上好的良田,这些普通田也是相当的不错。”

那么,黄启富卖田卖屋是真的,他家田地的质量他也没夸大其辞。

打听清楚之后,采薇并没先去想卖房卖地准备搬迁走的那户姓黄人家,而是去了桂花村里正余德贤家里,说明了她舅母一家想在金盆村落户的来意。

余德贤打下打量了一番华氏和林元锦,母子两个看上去都很面善。

金盆村不是不接纳外来户,只是害怕混入了那种非奸即盗或小偷小摸不正经的人家,不仅会闹得村子不得安宁,而且还会增加里正自己的工作量,既然人是自己介绍过去的,那就得把关把好,不然以后会被金盆村的里正埋怨的。

余德贤见华氏母子两个是正派人,便答应帮忙让她们落户在金盆村。

采薇又道:“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余爷爷,我舅妈想在金盆村买座房子和几亩土地,听说黄大叔家正好在卖房卖地,不知他家的房子和土地我们出什么价买比较合理?”

余德贤拈须道:“黄启富家一共十二亩良田,十亩普通田,一般良田十五两银子一亩,普通田十两银子一亩,他现在卖得急,良田你们出十四两银子一亩,普通田九两银子一亩就可以了。”

采薇在心里算了算帐,若是以这个价买田,就要用去二百五十八两银子,这样一来,只怕买房子的钱不够。

她略一思忖道:“我舅妈还想买下黄大叔的房子,我们想先看过房子再做决定。”

余德贤带着他们来到了黄启富家,黄启富早就从同村村民那里得知他们的来意,很是热情,让他们在家里随便参观。

黄启富的屋子不算小,三间正房,东西各两间厢房,虽是土坯房,可屋顶却是用的灰瓦,外加一间茅草屋的厨房。

采薇问道:“黄大叔,你这房子准备卖多少钱?”

黄启富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瞪着眼看着华氏,眼里充满了疑惑,怎么买房买田这么大的事,买主不吭声,居然是买主的外甥女在问个不停。

华氏看出他心中的问号,笑着道:“我母子两个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才拜托了外甥女前来帮我们买房买地。”

黄启富这才去了疑,对着采薇比了个六的手势:“六十两。”

采薇浅笑着道:“新盖一幢像黄大叔家里一模一样的房子,一百两银子恐怕都不要,黄大叔这房子只有六成新了,虽是六成新,但房子状态最好的年份已经过去,这就好比一个人,青少年时期已经过去,虽还有很长的寿命,却是一天老一天,同样,这房子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因此是值不到六十两的,黄大叔说个实在价,最好今天双方能够成交,黄大叔可以了了一桩心事,早点离开,去别处发大财,我舅妈一家也可以早点搬进来,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黄启富笑了起来:“你这丫头鬼机灵,难怪你舅妈敢把这么大的事交给你,不过你话说的我爱听,这样,咱们也不多说,这房子你们就出五十两。”

五十两加上买地的二百五十八两,超出了八两。

采薇道:“黄大叔,实不相瞒,我们所有的银子加起来还差八两。”

黄启富为难道:“我最多只能再让二两。”

有些老实得过分的庄稼人,一年到头手上还赚不到二两银子的活动钱,这已经让了不少了。

采薇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