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1章 假旧钞(1 / 4)

加入书签

有了老朱的同意,朱允熥立马行动。

先是先址凑建厂房,之后则是遴选匠人。

毕竟是要负责钱财的,厂房得足够安全外,负责的匠人品行还要端正。

这些东西事关着大明将来货币的长久稳定之策,朱允熥从细节之处把关,竭力把每一处都做到精益求精。

与此同时,石见开采出的白银也在装船。

历史上,朱棣能缔造出永乐盛世的确是有些能力的,没用多长时间便以一万水军掌控了倭国的局面。

倭国那些大名们得到了利益,又有一万水军的武力压迫,很快就和朱棣基本达成了相对平稳的关系。

只不过那些浪人武士不同,他们对于利益的需求少,对朱棣掌控倭国非常的不满,没少因此策划过对朱棣的刺杀。

随着石见的白银起运回来,类似的这些情况将会更加险峻的。

基于这一原因,朱允熥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中和的办法。

开通和倭国的贸易往来,把大明的宝钞流通进去,安抚倭国那些能影响局势大名的同时,也可以此控制倭国的货币体系。

一旦和大明的贸易断了,他们手里的货币就会变废纸一张,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崩盘。

只要那些大名们不反对,那些武士浪人就翻不起啥浪来。

在和朱棣谈妥这些之后,朱允熥又着重叮嘱朱棣注意安全。

随着石见银矿的有序开采,行刺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对于这些,朱棣一笑了之倒也没在意。

才刚收到朱棣电报回应不久,徐氏恰好找了过来。

朱棣和朱允熥出使倭国回来后,本以为会训练一段时间水军的,所以才会让徐氏带着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一块过来。

谁知朱棣突然领着朱高煦兄弟去倭国了,京中只剩了徐氏孤零零的一个人。

徐氏尽管从小在京中长大,但在北平生活的时间远比在京中更久,出来的时间久了难免会想北平的。

“允熥,你四叔他们爷三一时半会恐暂时回不来,明天我就打算回北平了。”

听罢,朱允熥一愣。

“这么急?”

徐氏点了点头,笑着道:“京中很多地方和记忆中的不太一样了,再次回来反倒像做客了。”

“我和你皇爷爷说过了,明天就动身回去,北平的军事虽有大哥在负责,但家里的事情总还是要高炽操心。”

“他第一次当家,我也有些不太放心。”

徐氏留在京中,本就没什么可做的事情,她既然着急回去,朱允熥也没再多留。

“那行。”

“明天侄儿安排人送四婶回去。”

徐氏连连摆手,随之拒绝道:“我过来的时候带王府护卫了,不用再麻烦了。”

说着,又道:“等你啥时候有时间来北平,让高炽带你到处去转转,北平的风景不用于京师,但还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要是迁都能成的话,说不准还要常住呢。

朱允熥笑了笑,应道:“那是一定的。”

“高炽喜欢读书,侄儿上次答应他职大有了新教材要随时送给他,四婶走的时候帮侄儿给高炽捎回去吧。”

朱高炽除了不善骑射外,别的方面的能耐还是很突出的。

多加培养的话,说不准啥时候就用到了。

之后,朱允熥又道:“侄儿正好和四叔再聊些倭国的情况,四婶可以借电报和四叔聊聊。”

当初电报刚问世的时候,朱允熥就曾先送给了朱棣几台。

对电报机,徐氏是知道的。

正因为知道,才知其重要。

一听这,徐氏赶紧连连摆手,拒绝道:“这可使不得,电报机是沟通军政的,哪能被私情所利用。”

朱允熥一再相让,徐氏就是不应。

最后,在徐氏的一再坚持之下,还是由朱允熥代为给朱棣发了封电报,告诉了朱棣徐氏要回北平的消息。

朱棣累死累活的在外面拓宽海外渠道,人家媳妇要回北平了,总不能连知会都没有。

知道这后,朱棣倒也没多说啥,只说徐氏要是想家了那就回吧,只是叮嘱朱允熥帮忙安排一下。

有了朱棣的这话,即便是徐氏全都安排好了,朱允熥也不能直接撂挑子不管。

帮徐氏打点了一下行李,又核查了一下该带的东西是都否带齐全了。

最后,还安排了林雄带人去送。

当天晚上,郭惠妃叫了朱橚一家在宫里设宴送徐氏。

老朱,朱标,还有朱允熥一同参与。

对徐氏,老朱虽也是不苟言笑的态度,但看的出来老朱心中的那片柔软之处,是有徐氏的一席之地的。

这不仅是因朱棣,更是因为徐达。

常遇春,徐达,还有汤和,这三人对老朱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而在老朱跟前,徐氏落落大方的,完全把自己融入进了儿媳,以及后辈的角色中。

加之,朱橚两口子也都和徐氏相熟,因而饭桌上其乐融融尽显,吃的还是非常松快和睦的。

正吃到一半,魏良仁进来汇报,道:“皇爷,有几个朝臣求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