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0章 说不通啊(2 / 4)

加入书签

,就他们兄弟那调皮捣蛋的性子不知道得多挨多少的打。

他大哥无论从品行还是能力上,都绝非他们任何一个兄弟所能比的。

朱棣蠕动了下身子,放松了紧绷弦。

“怪不得上次回去的时候,那小子对马和表现的特别感兴趣,还多次和马和聊航海的事情,原来是冲这来的。”

“要不是马和足够忠诚,恐怕那个时候就被那小子给挖走了。”

之后,朱棣喝了口茶。

这才又叹道:“只是开海谈何容易。”

“父皇本就轻视商人,加之沿海倭寇猖獗,另外还有张士诚等余党盘踞等等种种问题,这可不是轻而易举所能解决的。”

道衍也在之前的位置坐下,回道:“难解决不不代表没办法解决。”

“殿下这位侄子这么多年出乎意料的事情干的还少吗?”

“贫僧自问很少输眼,想不到竟输在了这位小太孙身上。”

“洪武十五年贫僧在皇后的葬礼上见到这位小太孙时,他不过是一四岁的小娃娃。”

“当时只晓得背后掉眼泪,远不如有娘教的孩子能把眼泪掉到人前。”

“就因为此,可没少被陛下嫌弃。”

“这么小的年纪,没了最亲之人的教授,等自己从摸爬滚打中领悟到自保的权谋之术时,该失去的早就失去了。”

“很难想象到,这小太孙竟能绝处逢生,扳倒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那些成人。”

“以这位小太孙的能力,大明的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道衍说了很多,朱棣反问道:“这就是大师当年决定跟着本王的原因?”

当时朱雄英已夭折,吕氏也被扶正了。

无论将来如何发展,三代储君只会在朱允炆和朱允熥身上抉择。

朱允熥母族是强大,但宫里没有亲近之人的教导。

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导之下,朱允熥用不了多久就会失去本身优势了。

而朱允炆母族不够强大,但却有人刻意引导,矫揉造作曲意逢迎那套,从小就学的炉火纯青。

没有朱标的骨,却偏学朱标的皮。

这样的人没自己的主见,将来很容易受人控制。

朱允炆的姥爷吕本是淮西人,但却是文臣出身,能控制他的只会是文官。

文官掌权第一步必是打压武将。

朱棣这些叔叔们,不仅手握重兵,而且还和武将有着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

削藩当为打压武将的第一步。

那些文官的做法全都是为了自身所虑,他们没那个耐心,更没那个时间选一套循序渐进的办法解决藩王问题。

只要他们急功急利,敢向藩王挥刀相向,朱棣就能本《皇明祖训进京勤王了,

那些武将又都不傻,明知道文官是借削藩打压他们,他们又如何会真心攻打朱棣。

所以说,朱棣胜率在一半以上。

道衍笑了笑,没再多说话。

目前来看,事情的发展已出乎他的意料了,那顶白帽子十之八九是送不出去了。

“来啊,把随电报机来的两个电报员叫进来,本王倒要看看这东西如何千里传信。”

朱棣大喝一声,冲外面喊了句。

他二十一岁就藩北平,多次领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他这辈子只想建功于军中。

听了道衍十几年大逆不道之言,要说他一丝蠢蠢欲动的心思都没有那是假的。

但,绝对那么强烈。

倘若让他在皇位和大将军中选择,他或许会有所犹豫,但最终想必还是会选择大将军的吧?

五个月后。

一日,朱允熥领着马和刚出宫,于广勇便笑眯眯的迎了上来。

“殿下,今天松江巡检司在出海口缉查了五条走私船,满载丝绸瓷器和茶叶。”

自从松江回来之后,朱允熥便授命于广勇注意这一问题了。

这么长时间了才终于等到。

“是顾家的吗?”

于广勇有些失望,回道:“不是,是松江一陈姓商贾的,锦衣卫把人带走了。”

走私毕竟是要抄九族的,顾家找个替罪羊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即便能查到顾家头上,恐怕也很难立马动手。

走私的又不仅只有顾家,一旦朝廷要对顾家动手,这些人很容易会抱的更紧。

对付这些人容易。

而他们家中产业都可养活着不少百姓,连锁反应之下会让很多人吃不饱饭的。

一旦解决不好,那是要出问题的。

“马总管,你继续去考察船厂的选址,孤去见皇爷爷。”

“你有事就去找富明实业。”

朱允熥给朱棣去信刚一个多月,马和便赶过来了。

电报可是好东西,不过只是借用而已,朱棣不会不答应的。

而自马和到了后,朱允熥便让富明实业安排人陪着马和考察船厂的选址。

他禁足解除后,便又亲自出马。

一连两个月了,一直跟着马和忙。

既要出海,就得有船。

而既要造好船,选址就不能马虎。

到了乾清宫。

老朱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