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4章 有人非议老朱(2 / 5)

加入书签

。”

“对,有毛尖茶吗?”

小二点头称赞,道:“客官好吃手,本店用雨水喂出的毛尖,在整个应天府都堪称一绝。”

朱允熥再次把桌上的宝钞往前推了推,道:“这可够?”

小二拿起宝钞,连连点头应道:“够,够了。”

拿到宝钞后,小二态度大改。

“剩下的不用找了。”

朱允熥大度,小二当然知道缘由。

主动做了解释,道:“官府几次明文规定,宝钞和金银等同,任何买卖双方不得拒收宝钞,时间久了人们也就都习惯了。”

“咋方便就咋来,没人刻意挑宝钞还是金银,有的大额交易,为了方便还特意选宝钞呢。”

“客官可还有问题?”

收了宝钞,小二不厌其烦的,有要给老朱祖孙解释到底的架势。

老朱倒摆摆手,道:“就这些了,去拿吃的吧?”

在小二走了后,朱允熥拿起桌上茶壶先给老朱倒了碗开水。

“现在宝钞贬值的态势已经回稳了,唯一的一点儿就是那些大户多会储藏金银,钱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带动经济发展,还得在这方面想想办法。”

对于经济方面的问题,老朱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听朱允熥意见后,再以实际情况总结经验,然后根据这些经验发展后续规划。

目前看来,朱允熥的建议还很正确。

老朱话没多说,问道:“有电报吗?”

这才出来多久,哪能这么快有事。

电报员摇头,回道:“还没。”

朱允熥从桌上快桶抽出快子擦了擦递给老朱,道:“皇爷爷要是想知道,不妨发上一份问问?”

毕竟是新鲜产物,有好奇也正常。

“这是朝廷的重要通信渠道,没事哪能随便乱发?”

呃。

他这不是为了他吗?

咋还成他的错了?

再说了,交给锦衣卫那八台还没送到传递消息的地方不说,即便是有了消息往来也是由方成洋接收的。

宫里的那台,只会联络这台。

一时半会又不会有天榻了的大事,简单往来几句又造成不了啥大影响。

至于嘛。

“皇爷爷说的对。”

“是孙儿错了。”

哼。

他就不信,这老头能一直忍着不发报。

等他发的时候,看他咋说他的。

片刻后,小吃端上。

“客官慢用。”

小二估计是第一次收这么多跑腿费,谄媚殷勤比之前强了很多。

“你先走吧,有事再叫你。”

老朱抬手打发走小二。

桌上只剩老朱祖孙和一电报员了。

朱允熥指了指桌上的小吃,问:“皇爷爷这个是啥?”

老朱既能叫出名,那就都认识。

“猪油饺饵。”

“这个呢?”

“鹅油酥。”

“这就啥鸭子肉包烧卖?”

“你小子是考咱?”

朱允熥连忙摇头否认,道:“孙儿真不认识。”

对朱允熥的解释,老朱哑然一点不信。

“这儿这么繁闹,你就没来过?”

来是来过,但不可能都吃过。

朱允熥一脸的苦大仇深,道:“孙儿本来就出来不了几次宫,每次出来职大和富明实业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忙,孙儿哪有时间来这儿闲逛。”

老朱快子一停,扭脸道:“你这是怪咱?”

朱允熥就是抱怨一下,让老朱知道他的辛劳,又哪敢抱怨老朱。

“没有,绝对没有。”

正说着,旁边桌上一身着儒衫的士子嗓门陡然拔高,喊道:“朱家给了你们啥好处了,需要你们去歌功颂德?”

“洪武一朝,郭桓桉,空印桉,胡桉有多少人被杀,其中有多少冤死无辜之人,仅凭你们的歌功颂德还不足以掩盖当今天子暴君的事实。”

这声音异常洪亮,不仅旁边的朱允熥和老朱听到了,就就是铺子里的其他食客也都纷纷侧头。

“在下所言难道不是事实?”

面对众人投来的眼光,那儒生仍理直气壮,没有丝毫口不择言下的懊恼。

见此情况,同桌几人拉拉凳子悄悄远离,免得一会儿被他殃及池鱼。

“是不是事实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当今天子挺好的,有衣穿有饭吃,闲暇之余还能来此吃吃小吃,还有啥不知足的。”

“对吧?”

众人注视片刻,终有人说话。

“是啊。”

“我也觉挺好。”

“不正是因朝廷种了牛痘,我们才能安心在这里吃吃喝喝。”

其他人连连附和,你一言我一语的历属着老朱的好好处。

听了这,老朱黑如锅底的脸上才终于渐渐舒展。

“愚民,不足与谋!”

辩不过,就骂人。

那些庶民再没文化也能听懂些,有火气大的人当即不干了。

“嘿,他骂我们。”

有人撸起袖子,就要上去干架。

敬着他们,他们才是读书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