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章 好大的口气(2 / 2)

加入书签

允熥会拒绝,哪能那么快反应过来。

老朱瞥了朱标一眼,并未马上说话。

朱允熥只说了想法,原因如何还未探明。

急吼吼发表意见,不仅于朱允熥,就是于他们自己,也没啥好处。

一时沉默,缓和片刻后,先说话的是朱允炆。

在他看来,既让他去历练,那他就该好好表现。

如此,才不会让老朱和朱标失望。

也才能够,摆脱他昔日的败绩。

“允熥,要是别人能提炼细盐,和皇爷爷讨价还价,不算什么。”

“可我们身份不同,理应为皇爷爷分忧。”

“你自己提纯,那才能提多少,又如何能满足了百姓的需求?”

“只有交于朝廷,举朝廷之力,才能让天下百姓,都享细盐之利。”

经朱允炆这么一说,朱允熥好像为了一己私利,朝廷大局,百姓利益全都不顾了。

不知是受了朱允炆启发,还是自己想明白了。

顺着朱允炆的话,赵勉马上开了口。

“提纯细盐,确实大功一件。”

“有功该赏,但像造福万民的细盐提纯之法,还是该收归朝廷之手。”

“如此的话,受益之人才会更多。”

“不管是三皇孙,还是其他啥人,把细盐提纯之法据为己有,和朝廷讨价还价,谋取大暴利,这都是在挖朝廷墙角。”

“对此种不正之风,应予以打击。”

让朱允熥把细盐提纯之法让出,已算是得罪朱允熥。

不妨把话说的更直白些,把这问题彻彻底底解决。

朱允炆和赵勉穿上一条裤子,两人疾言厉色的,和朱允熥争锋相对。

朱允熥表情澹澹,并没有情绪上的太大起伏。

“哪怕朝廷六个都转运盐司同时日夜提纯,都难同时解决大明全部百姓的运盐问题。”

“赵尚书可想好,该如何分配这细盐?”

“要是以价贩卖,如何保证运盐司经手之人,不从中克扣?”

“这些人在掌握了提纯细盐之法后,以此谋得自己的私利,又该如何?”

“细盐卖价高,所有运盐司皆产细盐,普通价钱的粗盐,又产了不?”

“不产这些,一般百姓吃啥?”

“除这些外,又如何以盐引,把这细盐流通出去?”

“种种这些,赵尚书可想过?”

“说我挖朝廷墙角,我看赵尚书不是没有此意。”

不管咋说,细盐提纯肯定是一大暴利。

朱允熥说了一大堆,赵勉张了张嘴,无从辩驳。

他被老朱召来,便直接谈起细盐了。

哪有啥时间,考虑朱允熥说的这些问题。

没办法回答朱允熥,赵勉直接冲老朱叩头。

“臣所言皆出公心,绝没其他意思。”

朱允炆以为完胜,才敢说朱允熥几句。

现在被朱允熥反制,他哪还敢再靠前。

停顿几息,瞥了一眼朱允炆,老朱这才开口。

“这么说,你有解决之法?”

细盐是他搞出来的,他当然有发展壮大的方案。

后路都没有,就直接问世。

那不是诚心,给自己找麻烦吗?

“先保护细盐提纯之法,不至于外泄。”

“如此品质的细盐,一旦开始流通,必会被人趋之若鹜的。”

“而短时间之内,能吃得起的达官显贵的需求,都很难满足。”

“为赚其中暴利,必会有人效彷。”

“与此同时,走私也会更加猖獗。”

“种种情况堆积,举朝内外必会不安。”

“孙儿的想法是,由孙儿继续提纯,运盐司那里该咋产就咋产。”

“那些达官显贵买进细盐,原本供他们那种就能替换出来。”

“以此类推,普通百姓吃盐,就将不是难事。”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事情,急不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