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0章 成果(2 / 3)

加入书签

候,每天还给吃肉呢。”

就是因为这,东宫还支援了,朱允熥一年的伙食。

对这事,吕氏没少在朱允炆面前抱怨。

朱允熥能给兵吃得起,他就也能。

他爹对他也还是很疼爱的,要不然也不会,听从他的请求,让周德兴一个侯爵来带兵的。

到时候,他大不了也去求求他爹。

他爹答应了朱允熥,总不会拒绝他。

“你说得对,是该让军卒吃饱,该采买什么那就去买,吃饱了才有力气练兵。”

朱允炆二话不说,直接答应。

得到朱允炆答应,周骥这才心满意足离开。

走到僻静处,周德兴一巴掌拍在周骥脑袋上。

“别太过分了,二皇孙看不出问题,不代表别人看不出来。”

“要是被宫里知道,没人救得了你。”

周骥揉了揉脑袋,满脸的委屈。

“儿子身上的伤还没好呢,爹你就不能轻点。”

“儿子是那么不知分寸?儿子也就是扣了茶钱而已,别的儿子可啥都没拿。”

周德兴接了账本,检查无碍后,这才还了过去。

“没有就最好,别只看眼前,要把眼光放长远。”

“老子千军万马都练过,为啥来这练这一千人,不还是想让你有个磨炼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这些兵基本已算步入正轨了,往下再练,基本没啥问题了。”

“这段时间,你就多操心一下练兵的事情,多学一学如何练兵,将来校阅袭爵时不会再那么难堪。”

“老子出生入死才有几天,可别在你手里丢了老子的爵位。”

说到这儿,周骥有些不耐烦了。

“知道了,知道了”

周骥连连回应,周德兴又是一番叮嘱。

不管怎么说,周骥他还用得着周德兴。

对周德兴的叮嘱,哪怕是表面敷衍,那也得答应。

对于京中的事情,朱允熥知之甚少。

自给老朱去信之后,他便先清点了会稽的受灾情况。

根据每家每户的损失,制定出合理的补偿措施。

实际解决每家每户的困难,为他们因人分类制定不同的解决措施。

各有各的难,这样解决肯定是要费些力气。

好在目前所处置的只有一个县,加之倭寇袭扰,人口大幅锐减。

需要这种分门别类处置的问题,并不算很多。

大概半个月,会稽的问题便基本告一段落。

之后,朱允熥便架着倭寇那船,开始去往沿海各地转悠。

看当地的人文风情,地理位置。

同时也是以此方式,告诉沿海百姓,倭寇不过尔尔,并非不可战胜。

只要同仇敌忾,凡倭寇敢胆登陆,必让他有来无回。

最后,朱允熥除了让护卫演练一些鸳鸯阵外,还会把这一阵法传于当地百姓。

乡勇百姓,全要熟知。

练不出虎威营的威力,只要是方法得当,仍是能斩杀了倭寇的。

现今朝廷卫所并不涣散,只要能坚持到朝廷驰援。

像这种被倭寇打进现成之事,短时间之内绝对不会再发生。

沿海问题,势必是要解决的。

只要能熬过这段时间,总会迎来海晏河清的。

朱允熥和陈集躲在船舱吃着烤肉,一军卒飞奔而来,送上了一封信。

“殿下,于潜,昌化,淳安三县,联名向殿下送来报信文书。”

有啥喜,值得三县同时来报。

朱允熥在嘴里吮吸了指头,又在身上擦掉残余的油渍。

“莫不是倭寇来袭了吧?”

现在的倭寇在他跟前,根本没啥战斗力可言。

朱允熥巴不得,他们多来几次。

信件打开,朱允熥随之狂喜。

“还真是。”

“都这个时候,这些倭寇还敢来,要不就是脑袋进水了,要不就是胆子大到没边了。”

倭寇先功于潜,在乡勇的鸳鸯阵前吃了亏,拐去了昌化。

在昌化,损兵折将后,又去了淳安。

彼时,这些倭寇早已被鸳鸯阵吓破了胆。

才刚交手,还没打呢,便不战而降。

淳安知县对被俘倭寇不敢擅自做主,与书信一起交给了朱允熥。

请朱允熥帮忙带于朝廷,听朝廷的发落。

说这是第一次俘虏倭寇并不严谨,但若说凭一知县之力俘虏了倭寇,那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朱允熥收了书信,从船舱瞅了一眼岸上被押着的倭寇,

“那老头要知道了这些,肯定又高兴的睡不着了。”

“行了,告诉送信的人,就说他们的信我收到了,回去之后,我会如实禀告他们的功绩,请皇爷爷为他们予以奖赏的。”

虽说倭寇是由这三县,联合击退的。

但纠其根本原因,朱允熥的鸳鸯阵那可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把这一消息告诉老朱,无疑也是在为自己请功。

军卒领了命令,直接退出。

“殿下,福浙之地,我们该走的也都走了,鸳鸯阵也都教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