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章 替皇爷爷分忧(2 / 3)

加入书签

如何选择,那就看老朱的了。

老朱那脾气,也不是他们能劝的了的。

“皇爷爷”

文臣离开,朱允熥还想,再说几句。

“你也滚,少在这儿碍咱的眼。”

老朱抓起桌上的茶杯,直接朝朱允熥扔了过来。

“那孙儿先走了,皇爷爷考虑一下。”

朱允熥不再多说,撒丫子就跑。

朱允熥背影刚刚消失,老朱便开始和旁边朱标抱怨了起来。

“你儿子咋好赖不分,咱护着他,他倒好,和那群文臣一块挤兑咱了。”

“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倭寇是那么好灭的?”

朱标埋头不语,良久没接老朱话茬。

“哑巴了?”

被老朱催促后,朱标这才开口。

“儿子倒觉着,让允熥去未尝不可。”

老朱狐疑,朱标继续。

“对外的旨意,不必称专门灭倭,可以说是代天视察,看望受害军民。”

“成功是一件奇功,失败也不至于太难堪。”

“而且,按此旨意来发,对倭寇也有一个麻痹的作用。”

“这段时间,允熥顺风顺水惯了,让他出去磨炼一下也是个好事。”

理由说清楚,老书开始思考。

片刻之后,给出了回应。

“你的儿子,咱不管了。”

很明显,老朱妥协了。

“那儿子即刻拟旨,让允熥尽早出京。”

得到老朱的同意,朱标第一时间,便着手处理。

朱允熥拿到旨意时,不过才从老朱那里出来一个时辰而已。

“多谢父亲,儿子明天就启程。”

从朱标手里拿了旨意,朱允熥一脸的兴奋。

老朱能这么快发了旨,肯定和朱标脱不了干系。

“记住孤的那句话,戒骄戒躁。”

“你的任何一个军令,都事关于无数将士性命。”

“做事之前,多动脑子,多考虑各方利弊。”

朱允熥乖乖听训,虚心接受。

“儿子记下了。”

之后,朱允熥直接去了营中。

明日就要出发,总该让他们有些心理准备的。

旨意当中,虽并未明说平倭一事,但却足以让那些军卒异常兴奋。

江浙之地,本就是倭寇猖獗之地。

要是碰到倭寇,那势必是要打的。

一旦交手,怎么着都得砍几个倭寇的脑袋来。

“虎威营组建以来,第一次开拔,今日训练暂停,好好调整吧。”

有了这消息,那些军卒,怕再很难训练状态了。

还不如把时间留出来,让他们好生歇着呢。

从虎威营出来,朱允熥又去了新营。

这么一走,啥时候回来就不知道了。

该安排的,肯定得安排好了才行。

听闻朱允熥要开拔,那些新兵无不跃跃欲试。

很多人还央求朱允熥,带着他们一块。

这么长时间的训练,训练成果还是有的。

但旨意说的很清楚,他是去慰问视察的。

又不是去打架,带他们有啥用。

说出这一理由,很多人嗤之以鼻。

“说这话,你自个儿信吗?”

最先说话的,当然是朱楩了。

“倭寇要是自己送上门,那肯定是要出手的。”

大海茫茫,若非如此,又上哪找他们去。

“行了,你们该咋练还咋练,别有了让你们出手的机会,你们却又把握不住了。”

“训练教官,我会给你们留下。”

“咋训练,要听命于教官的。”

之后,朱允熥又分别去了庄子,三所学校,以及军研所。

无论是庄子,还是学校,基本没啥大问题。

唯一需操心的,就只剩军研所了。

朱允熥便在那儿多待了些时间,把各项流程都盯了一遍。

确定他们短时间之内,再没什么需要就图纸上的问题,和他探讨的,这才离开。

不说那些军卒,就是朱允熥也有些激动。

一晚上,醒了好几次。

次日一早,朱允熥早早点兵出征。

一路坐船,沿水路出发。

上船的时候,一批批军卒,把数百口大木箱一并带了上去。

“殿下,这些都是啥?”

朱允熥莞尔一笑,神秘兮兮的。

“官窑上等瓷器。”

陈集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那又不是大白菜,咋可能弄来这么多?

“你去瞅瞅。”

朱允熥笑着,出言吩咐。

陈集抬脚上前,接连打开几箱。

空荡荡的,连个毛都没。

朱允熥跟在后面,在箱子上寻摸半天打开。

这下有了,的确是官窑的上等瓷器。

“我要把这些瓷器贩卖出去,到了地方后,就让军卒出去巡查航路去吧。”

话没说明,意思清楚。

“殿下是要钓鱼?”

朱允熥拍了拍陈集,一脸的赞赏。

“你既知道了,就好好配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