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章 在下输了(2 / 2)

加入书签

费漫长时间。”

“像许状元这种次次高中的,又能有多少?”

“大多数人籍籍无名,一辈子都难以中举。”

“农户本就贫瘠,哪有精力供养子弟一直把书读下去。”

“整个庄上这样的子弟非一人,我肯定没办法把他们都供出来。”

“所以,只能分门别类,因材施教。”

“开始都以识字为主,一年之后凭自身意愿以及成绩分班。”

“科举的那就专攻经史子集,额外加你手里的这几本书。”

“不参加科举的,那就以这几本书为主。”

“这些知识实用性强,会提升他们养家糊口的技能。”

“预估两年之后,我会再请人教授他们职业技能。”

“比如说种田,会请有经验的农户,把耕种的技艺交给他们。”

“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们尽快掌握谋生的本事,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省出时间,在原有的经验上做出提升。”

“仓颉造字,蔡伦造纸,人发展到今天,创新无处不在。”

“而且,所有创新无不都是劳动者所为,创新源于实践,庙堂之上的那些官老爷们多不识人间烟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又怎会有创新。”

“其实说来,我倒希望庄户子弟们,都能躬身实践,深入到各行各业,让我大明技术方面得以提升。”

洋洋洒洒一大堆,朱允熥说了自己的办学初衷。

“许状元不必强求,若以为这些只为奇技淫巧,登不上大雅之堂,那就请回,之前赌注就此作废。”

许观能力再足,若不能和朱允熥达成一致。

那做的越多,南辕北辙的将会越远。

与其将来因为意见不合头疼,还不足现在就全都说清楚。

不过,许观既能研究算数,应当不会是个只把之乎者也放于嘴边的迂腐之人。

正当朱允熥都快等不及时,许观终于开口了。

“三皇孙,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