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9章 黄老之安期生【求订阅*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除了内政,另外就是并州对外的战争了,这也是并州当下最重要之事。
不过随着十月的到来,不管是并州还是大月氏、匈奴、东胡,都不得不收缩阵型,退回国中,猫冬!
一旦大雪覆盖,万里雪域,雪过人膝,想发动战争也做不到。
更何况,因为去年的大战,实际上三方都没有准备好过冬的粮储。
并州还好一些,有秦、赵、燕三国三条粮道给他们输血,至少能保证他们平稳的度过接下来的几个月大寒天气。
至于大月氏、东胡和匈奴就未必能好过了。
大月氏还好,跟并州交战不深,加上大月氏王遇刺,所以早早就撤回了王庭,还能向西继续迁徙猫冬。
但是东胡、匈奴就没那么好过了。
并州血屠三千里,把东胡腹地又祸祸了一遍,抢走了大量的过冬储备,想要安稳度过寒冬是有些艰难了。
然后胡丹和屠何也提前得到了东胡王的传讯,在匈奴劫掠了一番及时止损,虽然无法撤回东胡,但是却也有保证他们度过冬季的足够储备。
接济?他们会接济,但是却不会接济那些蛇鼠两端的人。
大战死的人其实并不多,战争之后的天灾才是最可怕的。
至于救!
不是并州百姓,死多少又关他们什么事呢?
但是他们可以在并州和匈奴的边界设立一个個救济点,接收那些没有过冬储备的匈奴部落,将他们散入并州各地,分别安置下来。
“我们要不要做些什么呢?”安期生问道。
这个他一时间倒是没有反应过来。
“效忠书?”言晏诧异地看着安期生。
这些人恐怕会有不少匈奴故意送来的,就是要白白领取并州的救济,等到春季一来,又叛回匈奴。
这种事情,安期生是绝不会允许它发生的。
“东胡不用管,孤自有安排,大月氏也算了,鞭长莫及;倒是匈奴可以去做!”言晏笑着点头。
毕竟并州一直“捡人”也不是什么好事,这种能宣扬仁义仁德的机会,他们要是错过了,那就不配占据高位了。
这是宣扬并州的机会,也是扩大并州在草原名声的机会,他不想错过这种机会。
大军征战才能杀多少,然而这一冬过去,草原死亡人数绝对会比大战带来的杀戮更多。
因此,这个冬季整个草原饿死冻死的人口,极有可能会超过数万人之巨。
匈奴就更加艰难了,虽然大战的是东胡和并州,但是挨打的却是他们,赵朝和公孙怒在撤出匈奴之前,把他们王庭的储备差点搬空了。
除了那些青壮和孩童可能活下来,那些草原老人、伤兵,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臣会下令云中、九原、五原、高柳四郡在长城之下设置救济点,让匈奴各逃难而来的部落写下效忠书!”安期生提议道。
“草原各部落都有自己的信仰,而至高天则是草原都信仰的,所以,想要得到并州的救济,那么就必须以至高天起誓,效忠我并州。”
“但是这也不保险,所以,臣还会让各部落的首领,写下一些辱骂冒顿单于话语,而这些侮辱之言,甚至会包括一些冒顿单于不为人知之事,因此,臣需要军统的情报配合!”安期生继续说道。
言晏惊讶的望着安期生。
不止是言晏,整个朝堂百官诸将也都是震惊无比。
安期生这两年不显山不露水,一副老好人的样子,到处给人都是一个悲天悯人的道者风貌。
可是现在,人不可貌相,这家伙狠起来,丝毫不比君上差啊!
以至高天立誓,他们能理解。
但是让草原部落首领写下效忠书和辱骂冒顿的话,以及冒顿的小秘密,那就是断了这些人返回匈奴的路。
有这些效忠书和辱骂之言,冒顿哪怕再大的气量也不可能再要他们,尤其是其中还会加上一些军统间者带回来的**。
等于是将把柄递到了并州手中,冒顿也不可能再信任他们。
不过作为丞相,去接触军统,接触大军,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此,言晏有些迟疑,倒不是他信不过安期生,而是这个例子不能开!
否则,文官掌握了军队和谍报机构,都不会是什么好事。
宋明可都是因为文官压制了武将才出了意外的。
所以,他不能开这个先例,不然后来者也会效仿。
文官权利可以大一点,这没什么,但是决不能去接触和指挥大军,这是底线。
只是这种事,武将去做却很容易出现意外,毕竟武将可不擅长这种八百个心眼之事。
见言晏迟疑,安期生也反应过来,他有些僭越了。
“王后执掌锦衣卫、军统,此事最好是由王后来执行!”安期生再次改口了。
言晏这才点了点头,此事最好是由少司命来做,丞相府和国尉府配合。
“可!”
安期生其实也有些疑惑的,这时代可没有太明确的文武之分,春秋战国数百年,造就了这个时代的一个奇特的风貌,那就是所有官员几乎都是能文能武,出将入相也是所有士子官员的向往。
所以,他会那么提议,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见言晏迟疑,他没想过是因为他要掌兵,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