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5章 并州怪诞【求订阅*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贵族终究才是这个时代的最顶层,顶级贵族的圈子也从来不只局限于所在国。
交好雁春君,对蒙恬、蒙毅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
谁又能说将来自己抑或是后人会没有求到别人的时候呢?
有时候往往是祖上的一些荫庇,就能给后人一个逆风翻盘的机会!
尤其是像雁春君这种王室贵族,他的门客更是遍布天下,手中掌握的权势也不会只局限于燕国。
因此,一个并不影响并州利益的请求,蒙恬、蒙毅还是很乐意帮忙的。
派人护送雁春君一行出了澹林,蒙毅才返回澹林城。
而这些凭力气干活换来的物资是允许私有交易的!
因此,并州真的不养闲人!
你可以混吃混喝摆烂,但是监工绝对会把你丢去最艰苦的地带开荒,然后你依旧会拿到更高的工酬。
所有并州百姓几乎都穷得身无二两布了,还有什么是能被国库收缴的呢?
“这就是并君真正可怕的地方啊!”雁春君也不得不承认,换做是他,他也无法保障三十万人的口粮。
“此二子,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啊!”雁春君也很想交好蒙恬和蒙毅。
“战争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土地和人口?”雁春君有些凝重,并州、草原不缺土地,缺的不过是生产人口罢了。
“在并州,所有人都可以骂君上吸血,残忍,毒辣,但是他们却不会允许外人骂君上一句!”虞卿自信的说着。
秦国和并州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一切物资皆为国库调控,但是除了变法早期,秦国在后来还是放宽了,并没有那么的绝对,也允许商人的存在,尤其是吕不韦任相之后,商人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秦国国民还是一样,只存在士兵和农民,奉行的是以吏为师!
也因此,秦国的任何一个官员,随便拉出来也都是能为将者。
但是却也遇到了源源不断被并州驱赶向腹地的草原部落百姓,仅仅是他们遇到的统计下来,人数就几乎过万。
换做任何一国,敢这么做都得被天下人骂死,然后各地不反那都算是百姓能忍了。
用官员的话来说就是,他们连君上都敢骂,君上都没管,骂你两句怎么了?
“并州的识字率也是诸侯之最,随便一人,几乎都能够认识一百个文字!”虞卿继续介绍道。
国家管控之后,是一直在贴钱来养活这些人。
而在并州干活,是计量的,工作的多,是能够凭借工分换取肉食、布帛的!
“如果说秦国只有农民与士兵,那么并州这又算什么呢?”雁春君发出了灵魂的拷问。
用自己那狗都看不上的家产,能换来身上足以御寒的布帛,换取一日粮食不绝,谁会不愿意呢?
所以雁春君最疑惑的就是,并州实行这样的制度,为什么居然没有发生叛乱和民变。
“并州的制度有很大的问题啊!”长史研究过并州的制度。
并州的穷是有目共睹的,三十万人的口粮就是一個天文数字,而且并州自己并不产粮,这也就意味着并州的粮草全都需要从并州之外进口而来。
至于上缴家产后,还要给并州干活,这有什么不对?
就算不上交,他们不一样需要干活,然后还未必能保证家庭的口粮、衣裳足够。
并州为两人打造的平台太高了,上来就是并州血骑的主将和监军。
因此,雁春君也没有轻视两人,平辈结交,或许将来会有机会共事也指不定!
因为雁春君一行是从草原中部直穿而过,所以路上也没有遇到什么熟悉之人和各国前来观礼的使节团。
三十万人的都城啊,这时代除了临淄、咸阳、邯郸、大梁,恐怕也没有任何一城能有如此规模了,即便是寿春和新郑也无法与之相比了。
然而,就算是这样,秦国现在也终究是允许了自由贸易买卖。
上交自己的全部资产,然后能够换来冬夏之衣服,一日两餐,终年不断的口粮,偶尔还能有荤腥,那么谁不愿意呢?
那些家资,就算给他们去商贾,他们又能保证自己一家子的生活安稳,粮食不绝?
可是他们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并州如今生存下来的唯一办法。
这样的制度虽然能保证供给的分配均衡,但是长此以往,迟早是会出事的!
仅凭他们路上所遇所见,就能大概猜到如今的并州都城恐怕已经聚集了不下三十万的草原民众了。
“因为我们穷啊!”虞卿无奈的摊手。
有这份资历在,将来无论两人是回秦国,还是呆在并州,至少一个将军的职位是不会少的,而这还仅仅是起步!
抱怨,那是必然的,可是所有人也同样知道,他们现在能活着抱怨的生活是谁给的。
“学?”雁春君摇了摇头,别说像了,诸侯之中哪怕是秦国现在敢学并州,那都得民变!
“人口虽然意味着生产力,但是同样也代表了消耗,并州如何能养得起如此多的人口啊!”雁春君的长史有些疑惑。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雁春君的到来,并州还是派出了身份对等的御史大夫虞卿亲自前来迎接。
唯独并州,不允许民间拥有自己的商贸行为,所有的家资也全数充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