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章:贾珍继续犯病(1 / 3)

加入书签

弹劾的结果。全凭皇帝一念之间。秦业遭受吏科都给事中弹劾,大抵他不拉帮结派。皇帝念其年老尽忠,不加惩罚。而勘测吉壤这种事情。乾德皇帝是讳莫如深的;楚朝皇家以为,北明的嘉靖皇帝修道误国。因而一涉及道士、和尚的信仰。乾德皇帝都不公开,秘密进行。皇帝比谁都爱面子,他如何能受得了御史“误国”的劝谏?后世史书“昏君’的批判?秦业熟悉工部的操作,他个人又没党派。皇帝才把这件“私人任务”派给他。据秦业说,乾德皇帝建造佛寺的钱。都不敢通知户部国库!而是从内务府的内库拨下来的。秘密吉壤,西山潢海铁网山皇庄......张华、贾珍......贾琮脑中灵光一闪,计上心来。点头道:“是,到了日子学生再过来。”宣武门外,西小市廊房。丈高的木桩竖挂一条灰布幌子。幌子刺绣着“兰陵书社”四个大字。在随风飘荡中吸引客人的目光。外城的建筑兼具北方的恢宏大气、南方的小巧精致。书店粉墙黛瓦。前面的外墙半包围正开一道六尺高的门。主仆三人于门外下马。贾琮瘦高、书卷气,嘴角挂笑。铁牛中等身材、曹达华粗壮高大。俩长随一色青衣小帽、红汗巾、长靴。有客人、商人、下手伙计、民间驿传的人穿梭于此。生意看似可观。众人在这早间疑惑地看到两位掌柜。亲自笑哈哈地出来迎接这位小公子,纷纷嘀咕。京城是达官贵人所在,走在一条街道上。没准擦肩而过的轿子就是一位王爷。他们倒也不稀罕。金喜财、黄俊郎迎贾琮到左面一隔间。木讷的金喜财罕见地说出一口溢美之词。“小老儿们先恭贺贾公子高中生员,老黄,抬账目上来。”黄俊郎早会意地递过来给贾琮看。这小胖墩斜签一坐,险些后仰跌倒。小心地抓起案上点心吃:“贾公子,自打你连中小三元。我们再版刊刻之时,就在‘兰陵笑笑生’后面注明。癸酉宛平小三元、大楚第一神童贾案首名作。后来《儒林外史》果然大卖几百本,不过......”“不过商税重,你们没后台,是吗”“老黄、老金想请我这参股的疏通关系还有你们得卖了,别家也卖了我的书是吗”贾琮摊开账本仔细瞧。若非他成了八股高手,看这古代账本。定是两眼一抹黑。“是啊。”两人纷纷痛心疾首地点头说。黄俊郎还爱惜地双手虚捧案上食物。那样子很是爱惜、吝啬,商人特有狡侩。这时代商人地位低下。贾琮也听说,黄俊郎吃够了穷苦。日日夜夜必拿食物放在旁边,亲眼看着才能睡着。“说是三十税一!”金喜财气闷道:“可再又算上打点西城都察院衙门、顺天府衙门的钱。就斩去了一半,变成十五税一了。还要除去刊刻成本、工钱、南运脚费、钞关费用。贾公子,咱们赚头不大啊!”“公子看这账目.......”黄俊郎也诉苦道:“贾公子若中了进士,确实能保咱们长久不衰。可商税方面,能方便方便最好。这是涉及公子的入账呀,按公子当时的参股说法。薄利多销,的确不算亏本!可这几月下来。公子的分红,也不过区区三百两罢.......”当初《笑林广纪》分册卖。贾琮卖了数十两,可刊刻出来再卖。并非如此!一本书不过几钱碎银、数百铜板。那时黄俊郎要的是打响头炮。贾琮收了分红银子,敲敲手指思索起来。现代人穿越古代,多半要做做生意。比如发明肥皂、利用科技什么的。其实没有强硬的后台,经商赚大钱就是扯淡。想我堂堂“大清帝国”!多少富可敌国的盐商都被盐政改革玩死了。晋商的崛起,皇商的名义不可忽视。这是天字一号后台。徽商、浙商的崛起,是占了地利之便。更是西洋大航海时代的激发、催化。促进了商品经济。贾琮对于经商,不是十分重视。开书店也不是暴利行业。他有更长远的目标:用书店打出他的名声。借此笼络志同道合的文人集团。赚钱,倒是次要的。秀才已经不用交税、服役。还能免除两个下人的徭役。等中了进士,挤进士大夫阶级。自有钱财来源,自己买房、买地。做个小地主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太招摇。钱,够用就就行。像张居正那样过度奢侈,反而给人把柄。为他人做嫁衣裳,何故呢何况贾府的庄屯、房田等几年之内是有保障的。当然贾琮不会寄希望于贾府的庄屯,也不会盲目安逸。所以才自己赚钱,不是故意小心翼翼。这是不得不为之:目下贾府够遭,自己实力还不够强。最高的政治斗争,是妥协。“薄利多销就薄利多销,反正有赚头不是”贾琮满不在乎道:“我知道商税重,可儒林外史大卖。已有对手眼红,同行是冤家。商税还是暂时不要免......”贾琮说着,从袖子掏出几份卷轴:“这些画照卖,就按五钱银子的定价......”金喜财、黄俊郎二人对视了一眼,大失所望。他们本来想借助贾家权势,大行方便的。这时打开卷轴,有几张是素描。这时代的人看着不伦不类,五钱银子哪个傻缺会买啊但是,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已经认定跟贾琮这个后台走。起码贾琮讲信义,不坑他们。还有一点前途可期盼。想严嵩掌权时。他门下人开的“日月兴”店铺,吃遍京城。作为读书人,真没必要在经商上浪费太多心思。权力就是财富,古今如此。走出隔间,至兰陵书社大堂。这里有棋盘、书画、琴箫,供客人消遣。顺便赚些茶酒钱。大堂四柱与外墙之间的院场又能供人踢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