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零五二章 意料之中(2 / 2)

加入书签

、巡查的京城来人慷慨陈词,痛陈大户利害。并当场写了奏章,上书汴京,建议加征天下商税,清丈天下田亩、户口。

目的很简单,先把口号喊出去。这肯定是不能成的,赵祯没胆子这么干。但是对于王言在杭州立下的所谓‘清洁费’,就不会太过敏感。

因为王言是想全天下都收税,都清丈田亩、户口的,皇帝不敢干,朝廷不敢干,地方官员不敢干。那还能怪到王言在这收‘清洁费’?反正他不是加征商税,就是清洁费,谁牛逼谁收,不敢收别说话。…。。

当然,佼佼者总是为人妒忌、排斥的。因为对于其他的广大官吏来说,王言是‘不正确’的一方,这无分对错,是立场不同。

这也是王言要造反的根本原因,他不上台,不握紧刀子,他的政策是推行不下去的,他的改革成果是维持不了多久的。虽然以后可能难免是无用功,但如果王言是百姓,让他投票选人做皇帝,他会投给自己……

在派人飞速上京呈送奏章以后,王言便带着京城来人去了州衙地下的监牢,全程看了审讯过程,听了审讯的结果。

这一次的事,是杭州的两家大户做的。如果按照那份名单排位的话,他们两家就是第十一、十二位。

知道了主谋,自然是要办了他们。厢军又是空巢而出,两家大户都不放过。

好在这些杀手交代的快,衙门里专司上刑的牢头都没用上非常规的手段,这些人便一五一十的交代清楚。哪怕这两家已经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却也没有走脱太多的人。无非就是走了几个嫡系的男丁,保住家里的血脉传承,这一点,大户们都是十分执着的。

不是大户的百姓当然也执着,但是他们活着都艰难,执着又能怎么样。优胜劣汰是实际上演着的,没能耐的人,血脉是不会绵长的……

其实大户们没想到会失败,因为王言惯常的作风就是带着家里的书童,很少有大排场的时候。即便是有排场,那些官吏肯定是不顶用的,绝对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而他们派去了二十多人,又是抓到了机会,这天下间就没有砍不死的人。哪怕是换了能打的武将过来,也绝对得被砍死。所以他们更多想的,是王言被弄死了以后的善后问题。

只要王言死了,他们绝对能把这件事给摁下来,王言就是因为‘欺压百姓,不得民心,为民所杀’,哪怕是京城中有人下来督查,也是一样的结果,都能安排明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