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零一六章 日常(2 / 3)

加入书签

叫王道,女孩叫王黍离。”

“王道……这名有点儿大了吧?不太好吧?黍离是什么意思?有典故?”

王言的双手离开键盘,起身去拿热牛奶,边走边说“名字大不大,无所谓,他老子在这呢,还怕镇不住啊?黍离嘛,诗经王风里的一篇,千古名句就在这呢,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主要讲的家国情怀,思念故国的哀愁。放到咱们姑娘身上,就是对她寄予厚望,平平安安的成长,快快乐乐的长大,以后好为国家做栋梁,唔,或许也可以叫王栋梁?王大器也不错,他们兄妹俩一人匀一个正好。”

“真给孩子起这样的名,你老小子最好睡觉睁一只眼,当心他们以后给你拔管。”卫岚没好气的接过了一杯热牛奶,吨吨吨喝了一杯,“给你。”

王言干脆的接过剩下的半杯牛奶喝光,随手的放到了厨房洗杯器上冲干净,就是勤快。

“其实诗经很多的,随便取嘛。像采蘋、甘棠、采苓什么的,挺多的。具体到诗文上,翻翻书也能找到好听的。既有内涵,又有意境,感觉很有古风的意思。”

“算了算了,还是王卫、王岚吧。简单好记,知道咱们俩的一听就清楚了。比划也不太多,他们俩以后写名字的时候也能轻松点一些。”

“还是你考虑的多。”王言莞尔一笑。

“那是,等他们俩长大了,我就告诉他们,说你要给他们取名叫王栋梁,王大器。”

“简单直接,朗朗上口,我跟你说,要是叫这个名,人们想记不住都不行,这就叫特色,这就叫差异化。你现在是卫总,自我营销有多重要总是知道的,让人记住就是第一步。”

两人嘻嘻哈哈的说着闲话,愉快的早饭时间便就此过去。

待洗过了盘子碗筷,在卫岚的指挥下,王言又收拾了一些东西。尽管需要用到的东西,他早都已经打包好了,尽管去到的医院也不是距离八百里,开车来回都用不上四十分钟,卫岚还是纠结着这个拿不拿,那个拿不拿,对此,王言是一句话都没有的。闲着也是闲着,爱拿不拿,他听指挥就完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直到吃过了午饭,又在楼下溜达了一圈以后,这才终于是拿着一堆的东西装上了空间很大的商务车里,出发去往浙大医学院附属的妇产科医院。

都叫妇产科了,那么突出的当然就是妇产专业,医院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不过生孩子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事,体现医院水平的,或者说对医院排名因素影响比较大的,还是在于前沿医学的科研,主要围绕的就是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探索研究。

不过医疗发展决定了,这些医院的经费更充足,名声更大,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更大,对于就医人民的吸引也更大,如此越大越大,全方位的好。

虽然接生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剖腹产也已经十分的成熟,社区医院就能搞定,但是就具体的体验来讲,还是不好比的。人们总难免想要有更好的保障,毕竟生孩子也是要出人命的,涉及到去医院,总是想要医院越牛逼越好。

事实上,王言在接生方面也是大师级的,毕竟他数次在古代世界进行专业的接生队伍的培训……

来到了医院,办理了特需病房的入住,同院方领导交流一番,这才安顿了下来。

特需病房,顾名思义,就是特殊人群需要的病房,钱、权总得占一样。都是酒店标准的房间,卫岚住的还是最好的,空间大,功能全。

又将带过来的东西都归置好,王言出门去买了菜回来,就在这里做起了饭,惹的护士们看稀奇。

“没见过我这样的?”王言一边洗着菜,一边笑呵呵的看着两个二三十岁的护士。

“只见过年龄大的人做饭,像王总这样年富力强的,确实少见。”

“我做菜的手艺还行,又懂一些营养学,媳妇愿意吃,我当然要做了。菜买了不少,一会儿给你们留一盘,尝尝我的手艺。”

“呃,不用不用。”小护士摆着手,赶紧的借口离开。

正当王言笑呵呵的切菜的时候,赵阜走了进来“王总,做饭呢,真是疼老婆啊。”

“赵总啊,你怎么过来了?”

“听说你和卫总办了住院,这不是就赶紧过来看看情况。”

“那你就没听说,还没生孩子呢?”

赵阜哈哈笑“过来协调协调嘛,卫总生孩子,那可是大事情,组织上也是重视的。有需要的话,随时可以联系最权威的专家。”

“生个孩子而已,哪里用什么专家。”王言笑道,“正好,你别走了,一起吃饭,尝尝我的手艺。”

“成,早听卫总说你手艺好,这回算是赶上了。我帮帮忙?”

“你切菜吧。”

王言不客气,赵阜更是不磨叽,撸胳膊挽袖子的洗了手,就跟着一起忙活起来。

“我是真佩服你啊,王总,从卫总怀孕开始,这么长时间,顿顿做饭,一直做到现在,真厉害。”

“主要也是营养的问题,找人来做掌握不好。我嘛懂一些中医,也会一些营养学,做饭也还行,对卫岚对孩子都好。要不然你以为我愿意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