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第35章(1 / 2)

加入书签

三人疲惫地拖着行李来到新生接待处。竖捺递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新生接待处一个女生自我介绍道:“我叫牛萌,你叫…李竖捺是吧?欢迎你,一会儿由我带你去办入学手续”。

李父李母对牛萌感激涕零,竖捺一边感激一边想:“牛萌?反过来不就是蒙牛。”“蒙牛”有孺子牛的办事能力,很快就帮竖捺办完了入学手续。

手续办完后,竖捺被分配在B02-603。滨河大学用B和G来区分男女寝室楼——B for boy,G for girl,同时男寝室楼和女寝室楼也像字母表里的B和G一样离得比较远。

牛萌是学生会的志愿者,像蒙牛的奶牛一样体格健壮,膂力过人,她两只手分别扛起竖捺的两个蛇皮口袋,敏捷地放在拉行李的人力三轮车上,竖捺身为男人也自愧不如。

牛萌骑上三轮车,回头对竖捺说:“你不认得路,我带你去你的寝室楼吧。”竖捺连声道谢。

午后的烈日仍像接待处的学生会志愿者们一样,对新生们的“热情”丝毫不减。学生会的男志愿者们纷纷把他们的热情,奉献给了新生中的女生,他们最善于利用职务之便,借机认识新生中的美女。

而学生会的女志愿者们则大都被留给了新生中的男生。学生会的女志愿者们大都矮得像齐国丞相晏子,也同时具备晏子的交际能力,可见上帝造人是公平的。

牛萌骑着那辆拉行李的三轮车像蜗牛一样缓慢行驶在滨河大学的校园里,三人跟在后面推车。滨河大学是当之无愧的“大”学,校园大得令人吃惊。校区选在郊区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肆无忌惮地圈地。三人走得腿都细了,还没走到男寝室楼。

牛萌看三人越走越慢,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安慰三人:“快到了、快到了”。十分钟之前她也是这么说的。

竖捺边走边惊讶地说:“这校园好大呀!”他故意用“呀”来表达自己的吃惊程度,同时也想表达自己走累了。

牛萌只读懂了他脸上的吃惊,未读懂他腿上的累,兴奋地介绍道:“咱们学校的校园面积和绿化面积是全市最大的,学风也是全市最好的,你以后在这里学习生活一定会很愉快。”牛萌在这里学习生活的愉快全写在了脸上。她恨不得将自己脸上的愉快分给竖捺一半。可惜竖捺的脸拒收愉快,顽强保留着原始的累。

终于来到了二号男寝室楼,牛萌卸下竖捺的行李,又蹬着三轮车返回新生接待处去了。

603寝室在寝室楼的顶层,李父掮着蛇皮口袋,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到了六楼已累得汗出如浆。竖捺在心里埋怨“蒙牛”做“牛”不能有始有终。李母爱子心切,心想:光上个楼梯就累得够呛,不禁为儿子暗暗叫苦。

603在六楼的犄角旮旯儿里,是个四人间,只剩下靠门口的一个空床位,其它床铺的三人已整理好床铺,不知去向。

滨河大学的四人间寝室号称寝室里的香榭丽舍,但也不过四床、四柜、一灯、一阳台而已,只有住宿费能和香榭丽舍相媲美。那床十分短小精悍,像是给小矮人睡的,竖捺一米八的身高,真正要睡的时候只能蜷着腿。李母给儿子铺好床铺,才发现精心准备的行李物品都无处放,只好把东西一股脑全塞进柜子里。

家长离校前,李母心有不舍,想嘱咐儿子几句。中国家长往往都会叮咛孩子在学校多吃点,李母做饭不在行,避谈吃饭问题。她心想:“衣食住行嘛,‘衣’排在最前面”。李母想通过自己穿衣的品味来树立在儿子心中的慈母形象,于是叮嘱儿子:“上了大学,你就是大人了,以后穿衣服不光要大方干净,还要讲究品位。”

只可惜竖捺对衣服的要求,还停留在原始人的观念里——能御寒能遮羞就行了。他不以为然地说:“威武不在衣冠。大丈夫行事,行云流水,哪有那么多讲究?”‘大丈夫’和‘威武’这两个词用在竖捺身上显得极不恰当,因为他瘦得像个衣架,他的衣服不是穿在身上的,而是挂在身上的。

李母诲儿不倦,训斥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在社会上穿的衣服体面别人才会尊重你。”

竖捺不以为然,他不懂得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先敬罗衣后敬人,他想起了李后主的话:“粗服乱头,不掩国色。”李后主这话原本没错,可惜竖捺忽略了一个重要信息,这句话的对象是‘国色’,假如换成‘东施’,这话显然就不成立了。

竖捺拗不过李母,不耐烦地说:“好啦,知道啦,真啰嗦。”

竖捺还年轻,不能理解慈母的一片爱子之心,李母刚刚树立起来的慈母形象,瞬间像德国柏林墙一样被推倒。母子俩的关系犹如水和油的关系,李母为水,竖捺为油。油不溶于水,水却依然包容着油。

日暮西沉,残阳晚照。新生家长们均已经纷纷离校。中午天气闷热,竖捺无心吃饭,此时渐觉腹中空空饥肠辘辘。他走出宿舍楼,一面找餐厅,一面熟悉校园环境。校园的水泥地面上还残留着太阳的体温。教学楼沐浴在一片鹅黄色的余晖中,像王家卫的电影里的特写镜头。竖捺恍惚其间,如游梦呓,独自前行。

他从身上翻出一本《新生入学指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