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623章 要大修零渠(2 / 2)

加入书签

路就快修通了。这次新修新市到嘉阳的铁路积累了不少经验,培训出一大批师傅级工匠,可以加快铁路的修造。

赵玉林说:前些日子大理国提出要咱们帮忙把铁路修去昆明,方便两国的贸易往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大异说他正要讲这个事儿呐,虽然咱们积累了经验,制造出不少筑路工具、器械能加快铁路修造,但是要一口气把铁路修到昆明还不行,往南方走全是一座座的大山,山地河谷之间的高差太大需要绕行,那就不是一点点的距离了。

他建议将铁路向成都延伸,先到嘉定,再到新津,越修越平坦,一年年谋划总能修通。

老曹和孟公都是一脸的欢喜,连呼善呐,大善。咱们出成都就能坐上火车了。

赵玉林却是连连摇头,众人都是一脸不解的看着他。

他问:咱们修造铁路的目的是啥?是为了国家的建设需要。

眼下咱们修铁路受到制约的瓶颈在哪里?

余大异说:还不是精铁不够,从金沙江上的渡口镇倒是能挖到铁矿,冶炼的精铁还是玄铁级上品。但是金沙水急,行船太难。从渡口镇放船下来都是九死一生。

赵玉林点点头说:问题就在这里,咱们为啥不把从新市到渡口镇的铁路修通,首先解决冶铁的需要,突破了钢铁冶炼的束缚后咱们就能加快铁路的修造。还怕成都人不能早日坐上火车?

孟公赞许的看着他说:妙,还是哥儿深谋远虑,我等都只顾着好耍啦。

老曹又是两个大善,他说咱们忘了,成都现在有水路通向四面八方,不用急于修铁路。

赵玉林摆摆手说二位谦虚啦,他走进了小声讲:咱们将铁路修到大理国边境,大理人天天看着咱们巨龙飞驰的火车还不眼馋,萌生归入咱们新宋,一起坐火车逍遥的想法?

三人立马大笑,老曹欢喜的说:这叫一举两得,大善呐。

临走了,他将负责嘉阳修造的魏人生叫到身边说:干得不错,要准备承担更重的担子。

小伙子干劲十足的给他保证完成任务。

赵玉林十分满意,领着诸公登船南下,一路去考察穆家川,灵渠和广南西路。

穆家川就是湘江、湘水,宋人还叫穆家川。

七日后,赵玉林转进穆家川逆流而上。

这些地方过去因为连年战乱,整个社会都在为战争输血,虽然和平好几年了,看着依然是破败不堪,和成都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一行人来到长沙,众人看到城门口依然有瘦骨嶙峋的饥民扎堆,赵玉林心里非常难受,提议工部和水部联合谋划,再次大规模疏导穆家川,选择合适场镇新建客运、货运码头。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把这些饥民组织起来劳动,畅通穆家川和灵渠以及广南西路的运输通道,让老百姓有饭吃,水路更加便捷。

他说:实施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工,正好解决了穆家川沿线饥民的安置和生活,再发给他们工钱,饥民就有收入啦。

咱们让沿途的州县将人都组织起来劳动,既稳定了社会,又做了实事,一举两得。

老曹不住颔首说:善,就这样干。

孟珙歉疚的说:都是他当年一味在荆湖征税害得,朝廷扶持了这么些年还没有恢复过来,对不起这方父老乡亲。

余大异欢喜的说三少爷给咱们工部指出了做事的方向,咱们将全国的工匠调集起来干,必定叫这条古老的水道焕发出勃勃生机。

就是,就是……

老曹见他吞吞吐吐的有点不悦了,问他到底想说啥?

有屁就放。

大异赶紧说他是担心到处都要开大的修造项目,所花的银钱不在少数,朝廷拿得出来吗?

孟珙也是一脸疑虑的看着他。

老曹笑哈哈的说:银子的事情就不由咱们操心啦,玉林哥儿有的是办法。真要不够,咱们打开机器印就是了。

赵玉林刚吃下一口茶,噗呲一声就喷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