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319章 豪强样私兵(2 / 2)

加入书签

玉林因为分税后的监管又要成立审核机构是在格外花费银子,增加不必要的开支。

还是老曹帮着说话了,他认为汉中、关中已经做过的分税很不错,多收起来的税赋不但填补了分给地方的那部分,还会促进地方扩大税源。

建立起审核机构能监管地方上的各项花销,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何不可以做?

赵玉林见两方的意见僵持起来,便说规矩都是人定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咱们就应该拿来用。他提议先试试看,以三年为限,咱们一年干。第二年看,第三个年头自然就能确定分税制到底好还是不好。

真要不好,咱们再改回来嘛。

此时,丁公才表态支持了,他认为叙州、嘉定和汉中这些地方分税后增收的效果明显,但是过去户部简单的一刀切还是有它的优势,就以三年为限试试看。

赵玉林接着讲它的第二项,就是向贵州路,广南西路和荆湖南路的驻军下拨道路修造的专项经费。

他说要打通零渠才能发挥湘水和漓水快捷的水路运输的好处,眼下靠贵州修路去广南西路的防城打通海贸,还得向这两地转运银子,将泸州到广南西路防城的陆路修好了,建立起标准化的驿站。

修通水路和陆路不但可以拉动沿线的商贸,还能将民间闲置的劳力集中起来完成这两条战略通道,路好走了,沿线的百姓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财富,咱们的税赋会很快增长起来。

而且,往后一旦岭南有事,咱们的大军和物资都能很快捷地抵达大海边上,实现对边疆的有效掌控。

赵玉林的话刚说完,赵彦那便再次张口反对。

他认为眼下成都的各项开支巨大,已经不能维持再多的开销。各地要修桥修路的还是按照老规矩自筹的好,没得银子就暂缓嘛。

何况荆湖南路还没有纳入咱们新宋国的财务和吏治统御,简单说就是赔钱的买卖。

这次,丁公谨慎的跟着赵彦那问赵玉林了,他也觉得眼下各项开支很大,仅仅是锦官城的搬迁就是一项天文数字的开销,咱们还在向吐蕃用兵呐。

诸公见两大巨头持不同意见更不好评论,都端起茶碗吃茶,左顾右盼起来。

赵玉林说锦官城的修造不是一年就完得了,需要逐年投入;向吐蕃的用兵已经是常年常态,都在计划之中,诸公无需顾虑。

他提议将这次各地捐助的银子分做三份转运去贵州、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应急。待转运副使马灵回来认真核算之后再议向这三地划拨修路的银钱。

这样调度,诸公无话可说了,丁公随即交代向这三地各转运五十万贯的银子。

赵玉林提议户部主导,成立一个名为“心连心慈善堂”的组织,吸纳民间爱心人士的善款用于国家一时没有资金投入的善事支出。

慈善堂由民间爱心人士管理,朝廷派员监督,确保善款用到刀刃上,监督每一文钱的使用。

这个提议得到了范钟的支持,他说这段时间户部收到了不少捐赠款项,朝廷应当对捐赠物资和款项进行监督管理。

赵玉林认为可以在成都建立几家敬老院,将孤寡老人集中到敬老院供养起来,慈善堂的善款和物资正好用上。

诸公立即赞同他的意见,赵彦那却酸溜溜的说了句善款刚才都叫指挥使大人划转去修路了,哪里还有善款供养老人呢?

老曹不爽了,冷冷地说还在继续募集嘛,户部抓紧筹备起慈善堂来,这边敬老院的择地建设同步进行,所有事物都在《成都旬报》上跟踪报道,叫百姓都晓得,肯定还有开明绅士捐出善款的。

丁公见又扯远了,叫都不说啦,就这样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